改革重組以來,長江產業投資集團積極履行省級產業投資基金投資管理主體功能,將旗下77家基金管理公司和260支受托管理子基金進行重構,整合設立長江創投、長江產投和長江新動能3家平臺型基金公司,實現以政府引導基金為主向市場化母基金為主的重大轉變。
2022年,集團對基金和重大戰略項目出資近百億元,新增設立數字產業基金、車谷產業鏈基金、北斗基金等14支基金,合計總規模274.4億元,并積極圍繞全省五大優勢產業突破性發展,牽頭設立“3+5+N”基金群。
抓“關鍵少數” 今年已推動42家企業上市
2022年9月29日,湖北萬潤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陸上交所科創板,上市首日,萬潤新能股價收盤于217.14元,成為A股歷史發行價第二高的新股,更成為湖北第一高價股,公司市值達185億元。
湖北萬潤登陸科創板,離不開長江產業投資集團的深度參與。從2012年至今,集團旗下基金在不同階段持續投資湖北萬潤9項次,涉及資金超過3.7億元。在集團的持續支持下,湖北萬潤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市場占有率躋身行業前三。
長江產業投資集團牢牢抓住上市公司這一“關鍵少數”,通過基金投資“接力棒”服務體系,從初創期的助力茁壯成長,成長期的力推做強做大,成熟期的扶持創新升級,到再造期的公開發行股票,呵護企業創新全程。
長江產投基金投資11.2531億元的億咖通車聯網項目,通過全自主、全過程基金投資管理和投后賦能,陪伴、支持了企業從零基礎起步到逐步發展壯大。目前,億咖通科技已成長為業內領先的汽車智能化科技公司,2022年還入選湖北科創新物種“駝鹿”企業,成為唯一獲得最高等級“駝鹿”稱號的企業。為湖北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加速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2022年,集團旗下基金共推動中一科技、東田微、湖北萬潤、超卓航科、信科移動、長盈通、恒立鉆具、億咖通、逸飛激光、達夢數據等42家企業(過會)上市,其中省內企業11家,占本年湖北省上市企業的一半。累計投資推動163家企業登陸場內資本市場,其中,A股上市企業138家。
在上市公司出現短期經營性困難時,集團還先后采用“協議受讓股份+表決權委托”“股權投資+遠期回購”“協議受讓股票”“承債式上市公司股票場外質押”等交易工具對湖北省內7家上市公司進行紓困投資,形成上市公司紓困的“湖北模式”。
抓“創新源頭” 以大投入引領技術發展
科技創新,一靠投入,二靠人才。
集團作為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運營主體和省級產業投資基金投資管理主體,始終堅持以大投入引領技術發展。截至目前,完成對外投資超過3000多項次,投資企業中90%為科技型中小企業,50%以上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重點投資包括光電子信息、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高端裝備制造、生命健康、北斗等湖北優勢產業領域。
為充分發揮創新資本聚合生產要素的關鍵作用,集團正在謀劃設立總規模100億元的省級科創母基金。同時重點謀劃設立一批顛覆性技術轉化子基金、科技成果轉化子基金和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子基金,積沙成塔,凝聚產業合力,通過引導創新資本投早、投小、投硬,為科創主體的成長提供“源頭活水”。
截至目前,集團先后培育傳神語聯、依迅北斗、綠色網絡等140余家“金種子”“銀種子”上市后備企業;斯曼新材料、天弓智能、凌晟藥業、麗源科技、佳恒科技、馳田汽車等86家支柱產業細分領域“隱形冠軍”;123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近100家“瞪羚企業”。并通過設立全國首個人才股權激勵專項基金,支持激勵全省科技人才超過2180名。
集團還擁有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和國家級眾創空間,運營20余個省級、市級和區級人才、技術、科技服務平臺(示范中心),通過與基金、科創服務聯動,推動一批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落地,形成研發在武漢、孵化在市縣的創新成長模式。
抓“招大引強” 產業能級整體躍升
傳統的財政扶持方式很難適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要求。增強企業落地投資的決心和信心,需要能夠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股權融資支持。
2022年以來,集團通過專項基金、聯合投資等方式引進總投資100億元以上重大產業項目3個,累計引進落地億元以上項目46個,其中200億元以上項目6個,100億元以上項目15個,相繼引導投資支持落地了容百科技鋰電池正極材料制造基地項目、諾德股份鋰電銅箔項目等一批支撐性和引領性產業項目。
當前,為支持湖北省五大優勢產業突破性發展,正由集團牽頭,聯合央企、相關地方國資平臺、社會資本,按照“一個產業、一支母基金、一個專業團隊”的模式,分別設立1支市場化母基金,再圍繞細分產業鏈、重點區域設立一批子基金,形成“3(創投母基金、天使母基金、股權激勵基金)+5(5大產業鏈基金)+N(N支子基金)”產業基金組群。通過“母基金+分母基金+子基金”三層放大,力爭2025年實現基金管理規模超5000億元。